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供电系统的事故,对生产厂矿正常生产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愈加重要,防范供电系统事故(误操作、线路误跳闸、电缆火灾)更要高度重视。攀钢钒能动分公司供电系统工作是最能体现“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任何疏忽、纰漏都可能发生供电系统异常事故,都可能会造成生产厂矿设备损坏或电网事故。这充分体现在供电系统的每一次操作检修作业中。因此,如何防止供电系统事故的发生是供电系统工作者的头等大事。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是按照公司“管理提升工程”的工作要求,结合能动分公司供电系统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计划,对照计划安排查改供电系统生产检修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供电系统管理水平,避免供电系统事故发生,确保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一、供电系统存在问题
(一)一次系统及设备
一是攀钢电网网架结构复杂,有多个区域变电所与电力系统联结,且不能为能动系统余能余热综合利用转型升级提供保障。新冶炼变电所、东方红变电所负荷大,线路及主变检修受生产限制。莲花池、荷花池、新焦化、焦化中央四个35kV变电所因施家坪变电站主变接线组别差异,不能与其它攀钢电网并列,影响正常生产检修与事故处理。二是新冶炼变电所余能余热发电机组集中,6kV、10kV母线短路电流大,事故处理复杂,存在系统事故风险;三是部分主要设备超寿命周期运行,部分站所少油式断路器、真空断路器无备品,保供压力大。四是电缆隧道及变配电所防火设施不能满足现行国家规范;部分电力电缆运行年限长,存在突发性短路和火灾风险。五是架空输配电线路区域分散,环境复杂,防雷电、防火、防外力破坏任务艰巨。
(二)二次系统及设备
一是由于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和电力设备规模的快速扩大,变电运行无人值守和集控方式的采用,变电运行人员对继电保护技术掌握欠缺,是一个重要问题。二是二期、三期建设时,经常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大量的操作、试验、调整等工作,这些工作造成的遗漏,就有可能给以后的运行带来隐患。三是一次设备检修,也可能发生保护误动,造成其他运行中的设备跳闸事故。由于一次设备检修通常是由非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进行的,更容易造成疏忽,更应当引起重视。要从完善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运行管理上认真加以防范。四是由于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装置屏内二次接线、保护压板、电流切换端子等布置较紧凑密集,且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功能愈趋多重化,如果对二次接线端子、通信通道、保护定值区、保护压板、电流切换压板等管理不善,标识不清,功能理解不透,极易造成运行人员误碰、误判断或操作不当,导致保护误动。
二、 实施举措及计划
(一)持续深化专业管理,多举措保障目标
(1)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和班组基础管理工作,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查漏补缺,以“规范性动作”管控风险,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国家电网电气作业规程为支撑,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强化周期管理,严防死守。(2)认真落实风旱季节、高温雨季的生产安全管控要求,持续做好现场作业盯、跟、守;做好特殊季节性安全管理,下大力气抓好架空线路、电缆的防外部隐患管理、通廊修枝、枯枝杂草清理。强化大负荷运行方式下、夏季设备发热测温检查工作、6—10kV线路并沟线夹预防性更换,确保了系统安全运行。(3)成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和绝缘监督室,对照国家法律和电力行业规范,开展绝缘监督、继电保护监督,系统查找不合规、不合法等问题,全面推进问题整治。(4)围绕绝缘监督和继电保护监督,建立完善电气专业定期制度,开展周期高压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调试、系统测温、定预防性维修工作,能动分公司的高压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调试周期完成率有了大幅提升。(5)强化重点参数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一是推行参数分级管理。根据参数对安全、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参数划分班组、作业区、分公司三级,建立参数台帐,开展参数定期分析,制定纠偏预防措施。二是推行重点设备连锁报警参数管理。建立设备参数连锁报警和动作逻辑台帐,规范设备连锁报警参数确定、修改、审核流程等管理,确保报警参数严谨受控。(6)开展国内同行业对标,查找自身不足,制定追赶计划,推动专业进步。对照“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开展自查,强化电力事故风险管控,着力解决现场风险管控、安全保产和生产经营的难题。(7)比照国家电网电气标准化作业开展供电系统作业,开展继电保护现场作业“防三误”措施活动、电气倒闸操作执行“三监护三确认”制度、电缆作业人员进入隧道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手续等,规范供电系统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8)持续推进电气隐患整治项目,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重点做好重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对照标准全员排查、全面排查、分级定期排查,实行三级(分公司级、作业区级和班组级)管治,做到管控、整治双推进。一是整治前定措施、定责任人,借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全天侯动态管控风险。二是同步推进方案制定、资金落实,项目实施,过程管控,结果验收,实现闭环管理。
(二)实施供电系统运行检修作业规范化、专业化措施
根据行业经验,供电系统 " 三误 " 操作是可以减少和杜绝的,良好的运行检修习惯是基础,合理的改进控制措施是保证,结合分公司供电系统实际情况,在供电系统中为了减少或防止 " 三误 " 事故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供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时,应该进行各设备明确的编码标识,并认真做好更改记录,保证竣工图纸的准确性。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监督机构,严格根据规范进行工作一步记录一并在设备安装调试时,配合责任心强、安全意识到位的施工方案,防止漏项的出现。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根据操作票上的内容和步骤,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不得越级操作、乱序操作,保证电气设备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调试。形成规范合理的工作档案资料库,工程竣工图纸是检修运行人员了解和分析故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继电保护整定调试时,应反复校核整定计算值,经过反复的试验验证整定值是否合理,密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将系统安全隐患有效排除在设备投运前。在工程竣工审查过程中,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类设备试验数据,逐条逐款的对相关竣工图纸上的重点进行会审,保证工程竣工资料的准确性,便于日常运行检修过程中运行检修人员进行学习和故障分析,提高系统的整体供电可靠性。(2)加强一二次协作。为了保证检修运行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一、二次工作的协作。通过岗前培训、定期的经验交流等协作,让所有运行检修人员都能分了解一、二次电气设备元件、模块、单元等的作用和信息。并在日常运行电气系统内部设备、维护中,将各自岗位运行经验定期做一、二次问的相互交流,提高运行人员对设备的了解度,保障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3)提高运行检修的综合水平。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习惯是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为了适应 " 少人 " 或" 无人 " 值守的电力系统发展要求,需要全方面的提高供电系统运行人员的综合技术和素质水平,通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按照相关规程一步一步的进行运行和检修工作,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在检修时,要防止错接线、错加压、错判断现象的出现。对检修过程中临时布置的接地线或装置要认真记录,并按照工作票上的步骤逐一进行核对。对于检测到的数据要根据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不要用某次的数据就进行设备故障的判断,而要结合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和多次试验数据来进行综合分析,防止某次波动数据的影响,误导检修人员的综合判断能力,最终获得错误的参数值和故障类型,不能保障供电系统故障准确分析。认真做好回路检查工作,保证接地线安全拆除、设备原始参数复原、端子接线正确等。提高检修效率的同时,做到接线正确,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三)实施过程
严格执行“三精”管理要求,持续深化“大安全”、“大设备”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分公司《关于开展标准化作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供电系统比照国网公司标准化建设要求,精心组织, 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了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的创建计划,落实了工作措施。(1)根据实施计划对供电系统各专业现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清理、查找,共清理问题115项,针对每个问题制订了整改措施;根据各项具体措施,各专业积极组织实施。持续开展好电气绝缘技术监督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2)在供电系统专业开展了相关规程规范和各种新的反措、标准培训、学习,努力掌握并领会其中的要点,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针对开展的国家电网电气标准化作业、继电保护“防三误”等具体措施进行了落实检查,对实际工作中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完善,最终实现供电系统作业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3)开展了供电系统专业设备装置大检查,重点对电力行业新的反措、供电系统新项目工程、各级部门下达的隐患排查重点进行巡查。加强供电系统专项检查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对一期电缆隧道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施工、新焦化变电所改造施工、6-10kV外供用户专业管理、红旗变电所35KV高压室改造施工等现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针对在现场中不断发现的新的问题,对供电系统专项检查内容和标准进行实时更新和进一步完善。
(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工作虽已认真全面开展,管理体系建设虽基本健立,但在日常工作基础管理中还存在薄弱环节,还有许多不到之处,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先进同行的对比还有差距。(2)供电系统人员的思想转变问题,部分职工不能跟上专业化管理创建和发展的节奏,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都亟待提高,这些在开展工作的不利因素都有待我们去克服解决。
三、实施效果
通过真抓实干,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1)通过执行供电安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严格规范的控制了供电系统安全操作检修的各个环节,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两票两制一核对”、“三措”和“工作票”的正确执行率100%,强化了现场作业执行“盯、跟、守”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标准化基础管理和“盯、跟、守”现场管理“两大法宝”执行到位,实现了安全供电的可控、能控、在控。(2)提高了经济效益,供电系统2020年1-12月份共完成转供电量 4210万kWh;转供电损失率0.55% 。2020年6—10kV外供线路损失率为6.17%,同比2019年全年损失率为 7.22%,挽回损失约 120万kWh。(3)提高了专业管理水平,实现了专业被动管理向专业计划管理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以往由于工作安排盲目、随意、不全面而导致的被动情况,实现了对工作的主动控制,从思想上由“要我标准”转变成了“我要标准”,都自觉把是否符合专业流程和标准作为衡量工作是否规范的前提,使专业标准成为每位员工认真遵守的工作准则。(4)通过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应用以及供电系统专项检查活动,实施供电系统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过程流程化、作业组织专业化,实现供电系统各项工作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供电系统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供电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水平。(5)随着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深入实施和纵深推进,以及电气设备专项检查和“防三误”具体措施等活动的开展,能够及时发现供电系统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消除缺陷,可以大大减少公司各单位因供电系统原因造成的各类电气设备事故。另外在供电系统专项检查工作中,加大了对供电系统“反措”工作的布置安排落实,同时也把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作为专项检查工作的重点,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为公司各单位正常生产和供电系统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作出贡献。减少各单位因事故停电造成的生产损失和发电机下网造成的发电量减少等各种经济损失,以及消除因事故停电造成社会居民用户不能正常生活等社会影响。(作者: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能源动力分公司 周渡伟 高大全)
来源:冶金企业供用电专业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研讨会